股票股利是什麼?一篇搞懂配股配息、除權息計算與領取教學
踏入股市這個迷人的世界,你一定常常聽到「股利」、「除權息」這些名詞。當初我剛開始理財時,也是被這些術語搞得頭昏腦脹。🤔 到底股票股利是什麼?為什麼有些公司發錢,有些公司卻是發股票?這背後其實是公司與股東分享獲利的重要機制,也是許多人存股、追求被動收入的核心關鍵。今天,就讓我用最白話的方式,帶你一次搞懂現金股利是什麼,以及整個除權息的運作模式,讓你從股市新手,變身為懂得領取公司回饋的聰明投資人!
深入解析: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(配股 vs. 配息)的差別
簡單來說,當一家公司賺錢了,它會將一部分利潤回饋給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們,這就是「股利」。而發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,這兩種方式對你的投資組合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。
💰 什麼是現金股利(配息)?
這大概是大家最喜歡,也最直觀的一種方式了!「配息」就是公司直接將「現金」發放到你的證券戶頭,俗稱「除息」。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,你開了一家手搖飲店(投資了一家公司),年底結算賺錢了,身為股東的你,直接從中分潤領到一筆現金紅包。這筆錢你可以自由運用,不管是拿去旅遊、吃大餐,或是再投入市場買其他股票都可以。
- ✔ 優點:提供穩定的現金流,對於需要生活費或想實現財務自由的投資人來說,是非常受歡迎的方式。
- ✔ 缺點:對於成長型公司來說,若將過多現金發還股東,可能意味著公司短期內沒有更好的擴張或再投資計畫。
📈 什麼是股票股利(配股)?
另一種方式,就是公司不發現金,而是發放「股票」給你,這就是「配股」,俗稱「除權」。
延續手搖飲店的比喻,這次賺錢了,但老闆決定不發現金,而是給你更多店的「股份」。你的持股比例雖然不變,但手上的股票數量變多了。這代表公司看好未來的發展,選擇將資金保留下來(稱為盈餘轉增資),用於擴充分店、研發新產品等,期待未來能創造更高的價值。
- ✔ 優點:讓投資人能以「零成本」的方式增加持股,如果公司未來股價上漲,可以享受複利成長的威力。對公司而言,能保留現金用於發展。
- ✔ 缺點:因為總股數增加,會稀釋每股盈餘(EPS)。如果公司後續獲利沒有跟上股本膨脹的速度,股價可能會下跌。投資人也沒有立即的現金入袋。
一張表看懂「配息」與「配股」大不同
| 比較項目 | 現金股利(配息/除息) | 股票股利(配股/除權) |
|---|---|---|
| 股東收到什麼 | 現金 💵 | 股票 📄 |
| 對股東的影響 | 直接獲得現金流,可自由運用 | 持有股數增加,資產以股票形式再投入 |
| 對股價的影響 | 除息後股價會扣掉配息金額 | 除權後股價會因股本膨脹而降低 |
| 對公司股本的影響 | 股本不變,現金減少 | 股本膨脹,但現金保留在公司 |
| 適合的公司類型 | 成熟穩健、現金流充沛的公司 | 處於高速成長期、需資金擴張的公司 |
延伸閱讀
想學習如何挑選適合長期持有的好公司嗎?可以參考我們的另一篇文章:給新手的存股全攻略:如何建立穩定現金流?
搞懂除權息關鍵日期,不錯過任何領息機會!
了解股票股利是什麼之後,下一個重點就是:「我該在什麼時候買進,才能領到股利?」這就牽涉到一系列的關鍵日期,搞懂它們,你才不會發生「明明買了股票卻領不到股利」的窘境。讓我用一個時間軸的概念,帶你走一次完整的流程:
🗓️ 情境模擬:假設A公司決定要發放股利,整個流程會像這樣…
- 股東會決議日:公司在股東大會上宣布今年要發多少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。
- 除權(息)交易日: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天!想領股利的投資人,最晚必須在「除權息交易日的前一天」買進股票。如果你在當天或之後才買進,是領不到這次股利的喔!
- 最後過戶日:除權息交易日的後兩個交易日,用來確認參與除權息的股東名冊。
- 除權(息)基準日:通常是最後過戶日的隔天。公司會以這天的股東名冊為準,來確定哪些人可以領取股利。
- 股利發放日:耶!領錢領股票的日子到了!通常在除權息基準日後的一個月左右,現金或股票就會自動匯入你的帳戶。
Nana小提醒:你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日期,只要記住一個大原則:「想領股利,就在除權息交易日的前一個交易日(或更早)買進並持有!」
掌握股票股利是什麼的關鍵,就在於理解除權息日期與計算方式。
股票股利怎麼算?手把手教你成為股利計算達人
看懂了規則,接下來就是實際計算了。別擔心,公式非常簡單,我們直接用例子來算算看,你馬上就能學會!
現金股利計算公式
當公司宣布「配息 X 元」,代表你每持有「一股」可以拿到 X 元的現金。
舉例:Nana 持有台積電股票 1 張(也就是 1,000 股),假設台積電這次宣布季配息 4 元。那麼 Nana 可以領到的現金股利就是:
4 元/股 × 1,000 股 = 4,000 元
股票股利計算公式
股票股利的說法是「配股 X 元」,這裡的「元」指的是「股票面額」,在台灣通常是 10 元。所以配股 1 元,不等於發 1 股股票給你喔!
舉例:Nana 持有 B 公司股票 1 張(1,000 股),B 公司宣布配股 1.5 元。那麼 Nana 可以領到的股票股利就是:
(1,000 股 / 10) × 1.5 元 = 150 股
除權後,Nana 的總持股數會變成 1,000 + 150 = 1,150 股。
為什麼除權息後股價會下跌?什麼是「填權息」?
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!除權息的本質是把你「左邊口袋的錢,換到右邊口袋」。公司的總價值在除權息的當下並沒有改變,只是把一部分價值(現金或股票)發還給你,所以股價會進行相對應的下修,這個下修後的價格稱為「除權息參考價」。
- 除息參考價 = 前一天收盤價 – 現金股利
- 除權參考價 = 前一天收盤價 / (1 + (配股元數 / 10))
- 同時除權息參考價 = (前一天收盤價 – 現金股利) / (1 + (配股元數 / 10))
投資人真正賺到的,是除權息後,股價漲回甚至超過除權息前的價格,這個過程就叫做「填權息」。如果股價一直沒漲回來,甚至繼續下跌,那就是「貼權息」,代表你雖然領到股利,但卻賠了價差。
領到股利要繳稅嗎?不可不知的股利所得稅
沒錯,在台灣,領到的股利是需要納入所得稅計算的。不過別擔心,政府提供了兩種計算方式讓你選擇,你可以挑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申報!(請注意,稅法可能變動,以下為2025年現行制度參考)
方案一:股利合併計稅
將全部股利所得,併入你的綜合所得總額一起計算。這個方案最大的好處是,你可以享有股利金額 8.5% 的可抵減稅額,每年每戶上限為 8 萬元。
適合對象:綜所稅稅率在 20% 以下的小資族或存股族。算下來常常可以退稅,等於是政府給的額外獎勵!
方案二:股利分離課稅
不論你的所得有多高,所有股利所得都採用單一稅率 28% 分開計算,不再併入綜合所得總額。
適合對象:所得稅率適用 30%、40% 的高所得族群。選擇分離課稅會比合併計稅更划算。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提醒:如果你的「單筆」股利(現金+股票)超過 2 萬元,還會被額外課徵 2.11% 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喔!想了解更詳細的稅務資訊,可以參考 台灣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的官方說明。
如何查詢股票股利發放資訊?
想知道你手中的股票什麼時候要除權息、發多少股利嗎?查詢管道非常多,也非常方便!
- 🥇 券商下單APP:這是最快的方式!你平常使用的券商APP,通常在個股資訊頁面都會清楚標示「除權息日」和「股利政策」。
- 🥈 財經資訊網站:像是 Yahoo!奇摩股市、鉅亨網、Goodinfo!台灣股市資訊網等,都提供非常詳盡的個股除權息資料。其中 Goodinfo! 是許多存股族愛用的網站,資料非常完整。
- 🥉 公開資訊觀測站:這是台灣證券交易所設立的官方網站,所有上市櫃公司的重大資訊都會在這裡公布,雖然介面比較樸實,但資料絕對是最準確的。
結論:股利是投資回報的重要一環
經過今天的分享,相信你對「股票股利是什麼」已經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。從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區別,到如何計算、如何查詢,以及稅務上的注意事項,這些都是身為投資人必備的基本功。股利是公司回饋股東的直接證明,也是衡量一間公司是否穩健經營的重要指標。不過,Nana也要提醒你,高股利不代表一切,公司的成長性、產業前景和股價的「填權息」能力,更是決定你投資成敗的關鍵喔!想打造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嗎?繼續關注我們的文章吧!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理財的道路上,走得更穩健、更踏實!💖
關於股票股利的常見問題 (FAQ)
Q1:買進股票後多久才能領股利?
領取股利的關鍵不是持有時間的長短,而是你是否在「除權息交易日」之前買進並持有。即使你只在除權息前一天買進,一樣有資格領取股利。反之,若你在除權息當天才買,就算長期持有很多年,也無法領到「這一次」的股利。
Q2: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哪個比較好?
這沒有標準答案,取決於你的投資目標和公司的發展階段。如果你追求穩定的被動現金流,會偏好發現金股利的公司;如果你看好公司的成長潛力,希望透過股數增加來放大未來的資本利得,那麼發股票股利的公司可能更適合你。成熟型公司多半發現金,成長型公司則可能發股票。
Q3:參加除權息一定賺錢嗎?什麼是「貼息」?
不一定。如前文所述,參加除權息的關鍵在於後續股價能否「填權息」。如果股價在除權息後持續下跌,低於除權息參考價,就稱為「貼權息」或「貼權」。在這種情況下,你雖然領到了股利,但股票本身的價值卻虧損更多,總資產是減少的,也就是「賺了股息、賠了價差」。
Q4:零股可以領股利嗎?
可以!零股股東的權利和整張股東是完全一樣的。只要你在除權息交易日前持有該公司股票,不論是1股還是1000股,都可以按照持股比例領取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。股利會自動計算並發放到你的帳戶,非常方便,很適合小資族參與。
Q5: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公司只發現金股利,不發股票股利?
主要有兩個原因。第一,發放股票股利會導致公司股本膨脹,如果後續獲利成長跟不上股本增加的速度,會稀釋每股盈餘(EPS),不利於股價表現。第二,對許多已經進入成熟期、現金流穩定的公司來說,已經過了需要大量資金擴張的階段,將現金直接發還給股東,是更有效率且符合股東期待的做法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