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合一稅試算全攻略:2.0稅率、計算、自用住宅免稅與節稅技巧
🏡 正在考慮出售名下的房產嗎?在計算預期獲利之前, 有一個魔王級的稅務項目你絕對不能忽視——那就是「房地合一稅」。這項稅制直接關係到你賣房後,真正能放入口袋的錢有多少。很多人因為不熟悉它的計算方式,或是忽略了房地合一稅2.0的最新規定,而白白多繳了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稅款。這篇文章將帶你從零開始,徹底搞懂房地合一稅的計算邏輯、適用稅率,並分享最實用的節稅策略,讓你成為聰明的房產持有人。
房地合一稅是什麼?為何你需要關心2.0新制?
簡單來說,房地合一稅就是針對你在賣出房屋和土地時,扣除所有成本後的「淨賺金額」所課徵的所得稅。它的核心精神是「實價課稅」,賺多少,就針對獲利部分來課稅,這與過去的舊制有著天壤之別。
從分離到合併:新舊制的根本差異
在2016年以前,台灣的房地產稅制是將「房屋」和「土地」分開計算的:
- 土地部分:出售時的獲利課徵「土地增值稅」。
- 房屋部分:出售時的獲利併入個人年度的「綜合所得稅」中,以「房屋評定現值」計算,而非實際市價。
這種制度的最大問題是,房屋的課稅基礎「房屋評定現值」遠低於市價,導致賣房的實際獲利大多被輕放了。土地增值稅雖然會課,但整體稅負相對較輕,這也間接助長了短期炒房的風氣。
而房地合一稅的出現,就是為了導正這個現象。它將房屋與土地的買賣利得「合併」起來,以「實際成交價格」減去「實際取得成本」與「相關費用」,計算出真實的獲利數字,再根據你持有房產的時間長短,套用不同的稅率。持有時間越短,稅率越高,反之則越低,目的就是希望能抑制短期投機,鼓勵長期持有。
房地合一稅2.0的改革重點
為了進一步健全房市,政府於2021年7月1日推出了「房地合一稅2.0」,主要有幾個改革重點:
- 延長高稅率期間:將適用45%及35%高稅率的短期持有期間拉長,讓想在短時間內買賣賺取價差的投資客面臨更重的稅負。
- 納入預售屋交易:將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(紅單交易)也納入課稅範圍,堵住了過往的避稅漏洞。
- 納入特定股權交易:如果交易未上市櫃公司的股權,且該公司價值50%以上是由台灣境內的房地產所構成,這樣的股權交易也會被視為房地產交易,需要課徵房地合一稅。
因此,現在只要是2016年1月1日後取得的房地產,出售時都適用房地合一稅。而如果你是在2021年7月1日後才進行交易,則必須適用更嚴格的2.0版本。
房地合一稅稅率是多少?持有期間是關鍵!
房地合一稅的核心機制,就是用不同的「持有期間」對應不同的「稅率」。這就像釀酒一樣,放得越久,風味越醇厚,稅率也越香甜。政府透過這種階梯式的稅率設計,明確傳達了一個訊息:房地產是讓你安居樂業或長期持有的資產,而不是短線進出的投機工具。
以下為您整理了房地合一稅2.0下,針對境內居住者(個人)的稅率結構,一目了然!
| 持有期間 | 適用稅率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2年以內 | 45% | 俗稱「炒房條款」,針對極短期的交易課以重稅。 |
| 超過2年,未滿5年 | 35% | 短期持有的稅率依然偏高,獲利有超過三分之一要上繳國庫。 |
| 超過5年,未滿10年 | 20% | 進入中長期持有階段,稅率大幅下降,是較合理的稅負區間。 |
| 超過10年 | 15% | 政府最鼓勵的長期持有,給予最低的優惠稅率。 |
| 符合自用住宅優惠 | 10% | 針對長期自住者提供的特別優惠,條件較嚴格(詳見後述)。 |
注意:非境內居住者(例如一年在台居住未滿183天)的稅率更高,持有2年內為45%,超過2年則一律為35%,沒有長期持有的優惠。
掌握房地合一稅計算公式,是您成功節稅的第一步。
房地合一稅計算公式大解密:4步驟輕鬆試算
了解稅率後,接下來就是最核心的部分:如何計算出應繳的稅額?公式看似複雜,但只要拆解成幾個步驟,就會變得非常清晰。讓我們一步步來攻克它!
房地合一稅基本公式:
應納稅額 = (房地收入 – 取得成本 – 相關費用 – 土地漲價總數額) × 適用稅率
第一步:確認「房地收入」
這一步最單純,就是你這次賣房的實際成交價格。也就是買賣契約(私契)上寫明的總價款。
第二步:減去「取得成本」
這是指你當初買入這間房子的原始成本。除了買入時的價格,還包括買入時支付的契稅、印花稅、代書費、仲介費等。所有相關的單據、發票、契約書都務必妥善保存,這些都是你日後節稅的重要憑證。
第三步:減去「相關費用」
這是最容易被忽略,但也最能體現「聰明節稅」的地方。這裡的費用主要分為兩大類:
- 交易費用:本次出售時支付的費用,如仲介服務費、廣告費、清潔費、搬運費等。
- 改良及裝修費用:在持有期間,為了增加房屋價值或效能,所支出的裝修、翻新費用。例如:增建、改建、管線更換、防水工程等。但要注意,像系統櫃、冷氣、家具这类容易移動或汰換的設備,以及單純的油漆、壁紙等消耗性裝修,通常不被認列。
費用認列小撇步:如果你的單據不齊全,或者難以舉證,稅法提供了一個方便的選項:直接以成交價的3%作為費用,上限為新台幣30萬元。但如果你能提出的實際費用單據總額超過這個數字,當然是以較高的實際總額來申報,節稅效果更好。
第四步:減去「土地漲價總數額」
這個名詞聽起來很專業,但概念很簡單。你在賣房時,除了房地合一稅,還要繳納一筆地方稅叫「土地增值稅」。土地增值稅的稅基就是「土地漲價總數額」。為了避免同一筆土地增值被重複課稅(一次是土地增值稅,一次是房地合一稅),所以在計算房地合一稅的課稅基礎時,會先把這部分扣除。你可以從土地增值稅的稅單上找到這個確切的數字。
💡 房地合一稅試算範例
Nana在2018年5月以1,000萬元購入一間公寓,並在2025年6月以1,500萬元售出。持有期間為7年又1個月。
- 房地收入:1,500萬元
- 取得成本:1,000萬元 (原始買價) + 20萬元 (當年契稅、代書費等) = 1,020萬元
- 相關費用:支付仲介費50萬元,裝修費80萬元。因單據齊全,總計130萬元。 (遠高於30萬上限,故採實報)
- 土地漲價總數額:50萬元 (依稅單)
課稅所得 = 1,500萬 – 1,020萬 – 130萬 – 50萬 = 300萬元
適用稅率:持有期間超過5年、未滿10年,適用稅率為 20%。
應納稅額 = 300萬元 × 20% = 60萬元
節稅必看!房地合一稅的自用住宅優惠與重購退稅
對於一般民眾而言,賣房子通常是為了換屋或實現人生階段性目標,而非短期炒作。因此,政府也提供了兩大節稅利器:「自用住宅免稅額」和「重購退稅」,善用它們,可以合法地省下大筆稅金!
一生一次的超級優惠:自用住宅400萬免稅額
這個優惠是為長期自住的屋主量身打造的。只要你符合以下所有條件,賣房獲利在400萬元以內的部分,完全免稅!超過400萬元的部分,也只需要用10%的超低優惠稅率來計算。
- 個人或其配偶、未成年子女已在該房屋辦竣戶籍登記。
- 持有並實際居住連續滿6年。
- 出售前6年內,該房屋沒有任何出租、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的紀錄。
- 個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出售前6年內,未使用過此項優惠。
這個「6年條款」非常嚴格,中間不能有任何中斷。例如,戶籍遷出一天再遷入,或曾短暫出租一個月,都會導致資格不符。可說是對真正「安居樂業」者的最大獎勵。
換屋族的福音:重購退稅
如果你賣掉舊房子是為了買新房子,不論是「小屋換大屋」還是「大屋換小屋」,只要符合條件,已經繳納的房地合一稅,都有機會申請全額或部分退還!
重購退稅申請條件:
- 時間限制:不論是先賣後買,或先買後賣,兩間房子的買賣時間(以完成移轉登記日為準)必須在2年內。
- 所有權人:出售的舊屋與購入的新屋,所有權人可以是本人或其配偶。
- 自住事實:出售的舊屋與購入的新屋,都必須符合自用住宅的條件(有戶籍登記,且出售前一年無出租或營業行為)。
- 管制年限:重購的新屋在5年內不得改作其他用途或再行移轉,否則會被追繳原退還的稅款。
退稅金額計算:
- 小屋換大屋 (新屋總價 > 舊屋總價):已繳納的房地合一稅可全額退還。
- 大屋換小屋 (新屋總價 < 舊屋總價):可按比例退稅。退稅金額 = 已繳稅額 × (新屋總價 ÷ 舊屋總價)。
對於換屋族來說,這項政策極具吸引力,大大減輕了換房的稅務負擔。若想了解更多官方細節,可參考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的說明。
如何申報房地合一稅?流程與期限說明
申報房地合一稅有明確的時間限制,錯過可能會有罰款,千萬要注意。
- 申報期限:必須在房屋、土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的次日起算30天內完成申報。
- 申報地點:向該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國稅局分局、稽徵所或服務處辦理。
- 申報方式:
- 人工申報:填寫申報書,並檢附相關文件,親自或郵寄至國稅局。
- 網路申報:使用自然人憑證、健保卡等方式,登入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進行線上申報,非常方便。
房地合一稅常見問題 (FAQ)
Q1:預售屋轉賣也適用房地合一稅2.0嗎?
是的,自2021年7月1日起,預售屋買賣(俗稱換約、轉紅單)也被納入房地合一稅的課徵範圍。其持有期間的計算是從你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的那天起算,直到你轉賣換約的那天為止,因為通常時間很短,所以極高機率會落入45%的重稅區間。
Q2:如果賣房賠錢,還需要申報房地合一稅嗎?
仍然需要!即使計算出來的交易所得是負數(即虧損),你還是有義務在期限內完成申報。好消息是,這個交易損失可以在申報後的3年內,從其他房地產交易的獲利中扣除,達到抵稅的效果。
Q3:繼承或受贈取得的房產,成本如何認定?
這是一個大地雷!透過繼承或贈與取得的房產,其「取得成本」原則上是以繼承或受贈時的「房屋評定現值」及「公告土地現值」來認定,這兩個價格通常遠低於市價。這會導致未來出售時,帳面上的獲利被大幅高估,產生驚人的稅額。不過,若符合特定條件(例如繼承時有支付給其他繼承人價金),可能有不同的認定方式,建議諮詢專業代書或會計師。
Q4:裝潢費用可以全部列為成本扣除嗎?
不一定。國稅局對於可認列的費用有嚴格標準。必須是能「增加房屋價值或效能」且「非2年內所能耗竭」的項目,例如泥作、防水、管線重拉等工程。而像油漆、壁紙、窗簾、燈具或可移動的家具家電,則會被視為消耗品或個人喜好,無法認列。因此,務必請設計師或統包商在發票或收據上詳細列出施工項目,以利舉證。
結論
房地合一稅無疑是現代房地產交易中,最重要也最複雜的一環。它不僅僅是一個稅務計算題,更反映了政府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導向。作為屋主或潛在的買賣方,深入理解其核心概念至關重要:
- 長期持有是王道:稅率設計明確鼓勵你將房產作為長期資產,持有時間越長,稅務負擔越輕。
- 憑證管理是關鍵:從買房到賣房,所有相關的契約、發票、收據都是你未來節稅的彈藥,務必妥善歸檔保存。
- 善用優惠是智慧:了解並規劃自用住宅優惠與重購退稅的適用條件,能在合法範圍內為你省下可觀的財富。
房地產交易金額龐大,任何一個稅務細節都可能影響數十萬的資金。在進行重大決策前,花時間做好功課,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,絕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。希望這篇全方位的解析,能幫助你在財富之路上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