💡搞懂您的退休金:從強積金到勞工退休金
您是否對每個月薪資單上那筆「勞工退休金」提繳金額感到好奇,卻又不太清楚它是如何計算出來的?或許您聽過香港的「強積金」(MPF),並想了解它與台灣的「勞工退休金」制度有何異同。無論您是職場新鮮人還是資深員工,徹底了解退休金的計算方式,都是保障未來財務安全的關鍵第一步。
在台灣,我們談論的退休金主要是指「勞工退休金」制度,由雇主為員工強制提繳薪資的6%,存入勞工的個人退休金專戶。這個概念與香港的強積金相似,都是為了幫助受薪階級累積退休資本。然而,兩者的計算細節、法規和自願提繳選項略有不同。
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勞工退休金的完整計算方式,從最基本的強制提繳,到能幫助您加速累積資產並享受稅務優惠的「自願提繳」,我們將一步步引導您,讓您不僅看懂薪資單,更能善用這項制度,為自己的黃金歲月做好最充足的準備。
本文核心內容預覽
- 勞工退休金強制提繳:解析雇主6%提繳的計算基礎與薪資級距。
- 自願提繳大解密:自己多存退休金的好處、計算方式與節稅效果。
- 完整計算實例演練:透過不同薪資情境,手把手教您計算每月總提繳金額。
- 僱主視角:企業主或人資該如何正確計算並申報員工的退休金。
📊 勞工退休金強制提繳計算方法:您的雇主提繳了多少?
根據台灣的勞工退休金條例,雇主有義務為適用勞基法的本國籍勞工,按月提繳不低於其「月提繳工資」6% 的退休金。這筆錢會直接存入勞工保險局設立的「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」,是您退休生活的基本保障。那麼,這個「月提繳工資」和 6% 是如何計算的呢?
步驟一:確認您的「月提繳工資」級距
首先,您需要知道自己的「月提繳工資」落在哪個級距。這並非您的實領薪資,而是根據「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」來對應的金額。雇主會根據您的每月工資總額(包含底薪、加班費、獎金、津貼等),對應到這個分級表中的固定金額。例如,若您某月的薪資總額是 42,500 元,則應對應到分級表中的 43,900 元這個級距。
步驟二:計算雇主應提繳的 6% 金額
確認了月提繳工資級距後,計算就非常簡單了。公式如下:
雇主強制提繳金額 = 月提繳工資 × 6%
舉例說明:
- 假設 Nana 的月薪總額為 50,000 元。
- 根據 2025 年的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,她應對應的「月提繳工資」級距為 50,600 元。
- 雇主需為 Nana 提繳的金額為:50,600 元 × 6% = 3,036 元。
這 3,036 元會由雇主全額負擔,並直接存入 Nana 的個人退休金專戶中,不會從她的薪水裡扣除。
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(2025年範例)
為了讓您更清楚,以下是部分常用的薪資級距與對應的雇主6%提繳金額,方便您快速查閱:
| 實際工資總額 | 月提繳工資級距 | 雇主6%提繳金額 |
|---|---|---|
| 30,000 元 | 30,300 元 | 1,818 元 |
| 42,500 元 | 43,900 元 | 2,634 元 |
| 55,000 元 | 55,400 元 | 3,324 元 |
| 72,800 元 | 72,800 元 | 4,368 元 |
| 110,100 元以上 | 110,100 元 | 6,606 元 |
善用強積金供款計算(勞工退休金),提早規劃您的財務自由藍圖!
💰 加速退休金累積:勞退自願提繳計算與節稅妙用
除了雇主強制提繳的 6% 之外,政府還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工具讓您加速累積退休金,那就是「自願提繳」!您可以自由決定在 1% 到 6% 的範圍內,從自己的薪水中額外提撥一筆錢到同一個退休金專戶中。這不僅能讓您的退休金帳戶加速成長,更能享受「稅負遞延」的優惠,也就是說,您自願提繳的這部分金額,可以從當年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,達到節稅的效果。
自願提繳如何計算?
計算方式與雇主提繳非常相似,只是乘上的百分比由您自己決定(1%~6%)。
勞工自願提繳金額 = 月提繳工資 × 自願提繳率 (1% ~ 6%)
舉例說明:
- 延續上一個例子,Nana 的月提繳工資級距為 50,600 元。
- 她決定為自己多存一點,選擇了最高 6% 的自願提繳率。
- 她每月的自願提繳金額為:50,600 元 × 6% = 3,036 元。
這 3,036 元會從 Nana 的薪水中扣除,與雇主提繳的 3,036 元,一同存入她的個人專戶。也就是說,她每個月總共有 6,072 元 進入退休金帳戶,累積速度直接翻倍!
自願提繳的節稅效果有多大?
自願提繳的最大誘因之一就是節稅。每年最高可以從所得總額中扣除的金額,就是您一整年自願提繳的總和。
節稅金額計算公式:
年度可節省稅額 = 年度自願提繳總金額 × 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
舉例說明:
- Nana 的月提繳工資為 50,600 元,自提 6%。她一年的自願提繳總額為:3,036 元 × 12 個月 = 36,432 元。
- 假設 Nana 的年度所得稅適用稅率為 12%。
- 她透過自願提繳,一年可以省下的稅金為:36,432 元 × 12% = 4,372 元。
這 4,372 元就是實實在在省下來的錢!等於政府在補貼您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。對於所得稅率較高的族群來說,節稅效果會更加顯著。想了解更多關於理財規劃的朋友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。
💡 專家提醒:
勞退自願提繳是一項非常值得考慮的退休準備工具,它兼具了「強迫儲蓄」和「合法節稅」兩大優點。這筆錢在您年滿60歲前會被鎖在專戶中,由政府基金代為投資,享有不低於當地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的收益保障,讓您能夠穩健地累積資產,打造理想的被動收入來源。
🧭 綜合實例演練:總退休金供款計算一看就懂
理論說完了,讓我們透過一個完整的薪資情境,來演練一次從無到有的計算過程,讓您更具體地感受雇主提繳與自願提繳的總和效果。
情境假設:
小明是一位軟體工程師,2025 年他的每月工資總額為 75,000 元。他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有較高的期許,因此向公司人資部門申請了 6% 的勞退自願提繳。
第一步:找出月提繳工資級距
對照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,小明 75,000 元的薪資應對應到的級距為 75,500 元。
第二步:計算雇主強制提繳金額
- 計算公式:月提繳工資 × 6%
- 金額:75,500 元 × 6% = 4,530 元
- 這筆錢由雇主全額支付。
第三步:計算小明自願提繳金額
- 計算公式:月提繳工資 × 6%
- 金額:75,500 元 × 6% = 4,530 元
- 這筆錢會從小明的薪資中扣除。
第四步:計算每月退休金專戶總流入
將雇主提繳和個人自提的金額相加:
每月總提繳金額 = 4,530 元 (雇主) + 4,530 元 (個人) = 9,060 元
透過自願提繳,小明每月存入退休金專戶的金額從 4,530 元倍增至 9,060 元,大大加速了他的退休金累積速度。
🏢 僱主必讀:如何正確計算與申報員工退休金
對於企業主或人資夥伴來說,正確計算並按時為員工提繳退休金是法律責任,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環節。計算的核心與前面提到的步驟一致,但有幾個關鍵點需要特別注意:
1. 工資的認定
「工資」的範圍非常廣,只要是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,都應計入。這包括:
- 固定薪資:本薪、職務加給、伙食津貼等。
- 非固定薪資:加班費、績效獎金、業績獎金、全勤獎金等。
雇主需要以員工「每月」的工資總額去對應分級表,而非僅用底薪計算,否則會有低報的風險。
2. 申報與繳納時間
雇主應在員工到職、離職、薪資變動時,及時向勞保局申報。提繳的退休金應於次月底前繳納。例如,5 月份的退休金,應在 6 月 30 日前繳納完畢。
3. 員工自願提繳的處理
當員工表達自願提繳的意願時,雇主有義務協助辦理。只需填寫「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」,勾選自願提繳率,並在發薪時,從員工的薪資中代為扣繳相應金額,再連同雇主負擔的部分一併向勞保局繳納即可。
🤔 常見問題 FAQ
Q1:如果我當月有領到年終獎金,退休金提繳金額會變高嗎?
不一定。勞工退休金的「月提繳工資」有其上限(目前為 110,100 元)。如果您的月薪加上獎金後,總額超過了最高級距,那麼提繳金額仍然會以最高級距來計算。但如果加總後仍在分級表範圍內,則雇主應以對應的較高級距為您提繳。
Q2:我可以隨時開始或停止自願提繳嗎?
可以的。您可以隨時透過公司的 HR 或人資部門,填寫申報表來開始、停止或調整您的自願提繳率(1%~6%)。一般建議一年最多調整兩次,以方便行政作業。
Q3:自願提繳的錢,如果急需用錢可以先領出來嗎?
不行。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的設計是為了保障您的老年生活,因此這筆資金(包含雇主提繳與個人自提)在您年滿 60 歲之前是不能動用的,除非符合特定的法定條件(如喪失工作能力)。
Q4:如果我換工作,我的退休金專戶會怎麼辦?
這個專戶是跟著您一輩子的!它的戶名是您的身分證號碼。無論您換多少工作,每一位雇主提繳的退休金,都會存入同一個專戶中,權益會持續累積,不會因為轉換工作而損失。
結論:善用退休金計算,打造您的富足未來
搞懂強積金供款計算,也就是台灣的「勞工退休金」計算方法,不僅是確認自身權益的基本功,更是一門重要的理財課題。透過本文的解析,相信您已經掌握了雇主強制提繳與個人自願提繳的計算核心。
重點回顧:
- 雇主6%是基本盤:這是法律保障您的基本退休福利,務必確認雇主有足額提繳。
- 自願提繳是加速器:善用1%~6%的自願提繳,不僅能讓退休金翻倍成長,還能享受當下最有感的節稅紅利。
- 愈早開始,複利效果愈驚人:退休金規劃是一場馬拉松,愈早開始投入,透過長時間的複利累積,成果會愈加豐碩。
不要小看每個月這筆看似不多的提繳金額,經過幾十年的累積與投資收益,它將會是支撐您退休生活的重要支柱。現在就拿起您的薪資單,動手算算看,並開始思考是否要啟動您的自願提繳計畫,為未來的自己多存一份安穩與從容吧!積極的理財規劃是通往財務自由的必經之路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

